close
進銷存
財務管理系統
文/陳宗逸
圖/多維TW雜誌提供
蔡英文在去年9 月2 日的「民國105年軍人節暨全民國防教育日表揚活動中」破天荒宣示,「將在明(2017)年1月確立『新軍事戰略』改革大方向,希望能改變作戰思維,調整國軍在用人和經營管理上的作法。」她同時說明,「這幾年來,一連串從台中庫存管理系統推薦『軍中人權』(指洪仲丘事件)、『管理紀律』(指虐狗事件)到『演訓安全』(指雄三誤射事件)的突發事件,讓國軍感到挫折。過去幾十年來,因為缺乏上位軍事戰略指導的更新,各個軍種依照自我本位進行建軍備戰,造成資源重複投入,或是軍力無法極大化。」
重層嚇阻 輿論大譁台中進銷存推薦
經過半年時間,國防部長馮世寬依據《國防法》,完成《106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報告書》,也就是所謂的Quadennial Defense Review(QDR),國防部宣稱,此報告將蔡英文所稱要推出的「新軍事戰略」盡納其中。這份動員了70多名退役將領振筆疾書的「新軍事戰略」,推出之後,外界一片譁然、貶多於褒,而說要「避免資源重複投入、讓軍力極大化、提振軍中士氣、提供軍方最新戰略指導原則」的蔡英文,是否對這份報告感到滿意?
此份報告的重點與歷年歷屆總統任內QDR不同,在於將以往台軍最高戰略指導原則,從「防衛固守、有效嚇阻」改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外界最感到好奇的,就是「『重層』嚇阻」的「重層」之意,以及因其衍會計軟體生的新軍事戰略。
根據國防部戰略規劃司司長吳寶琨的解釋,所謂「重層嚇阻」,英文為Multidimensional Deterrence,即是戰略上「多層次、多維度、多種類」的戰術運用。據稱原本軍方用「多層」嚇阻,蔡英文親筆改為「重層」嚇阻,將嚇阻的「意境」,從「多層次多階段的嚇阻力」,昇華為「『同時』在多層次、多維度的空間中使用各種嚇阻戰術」。
拒敵彼岸 如何辦到
報告書強調,此戰略與以往不同之處,在於「使敵陷入多重困境,嚇阻其不致輕啟戰端。倘敵仍執意進犯,則依『拒敵於彼岸、擊敵於海上、毀敵於水際、殲敵於灘岸』之用兵理念,對敵實施重層攔截以及聯合火力打擊,逐次削弱敵之作戰能力,瓦解其攻勢,以阻敵登島進犯。」整體戰略目的,就在「將戰
場遠離台灣本島」,「將戰場拒於千里之外」。
最引外界譁然的,是國防部所提出「拒敵於彼岸」和「將戰場拒於千里之外」。從軍事學層面來看,要「拒敵於彼岸」,事實上是「制止、威懾」(Deter)戰術的一種實現,其思考是冷戰時代「相互保證毀滅」(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戰略的延伸。台灣軍方提出「嚇阻」、「拒敵於彼岸」,台灣的「彼岸」即是中國的東南沿海,台灣要如何在「相互保證毀滅」的「戰略指導原則」下,能夠「拒敵於中國東南沿海」,然後還可以「將戰場拒於千里之外」?「戰場究竟在何處」是台灣單方面可以在毫無戰略設想、戰術推定下,可輕易定義的嗎?
根據國防部長馮世寬表示,「拒敵於彼岸」的戰術,事實上國防部已經有所準備,從陸基、海基、空中與資電通訊上都有能力。陸基方面的「威懾」力量,包括各型飛彈、長程火箭,在海基方面有智慧型水雷、艦對地陸攻飛彈,空中方面則有台軍新研發的無人飛機電子主動干擾攻擊系統,還有空載長程陸攻武器,如中科院自行研發的神斧彈(萬劍計劃)等。而在資通攻擊與防禦方面,於報告書第三章第一節的「建軍規劃中」,強調「整建新世代優質戰力」,要「強化資電攻防及關鍵基礎設施防護等資通電綜合戰力,並結合民間資安潛力,發揮加乘效果。」
西向嚇阻 所恃何來
如果僅從字面上看,細究遣詞造句的功力,這份報告就算沒有馮世寬部長自況的「比宋仲基還帥」,也至少會是一篇滿分的作文。但事實上,將上述部長所謂的「新軍事戰略」用在「拒敵於彼岸」,是遠達不到國際間關於「相互保證毀滅」戰略的效果,連起碼的「威懾」都談不上。
據軍事科技學術界的分類,「相互保證毀滅」戰略是1950年代由美國總統艾森豪(Dwight Eisenhower)的「New Look」政策中衍生出來的「第一次抵銷戰略」(The FirstOffset Strategy)中,使用優勢核武抵銷前蘇聯龐大軍力的「威懾」戰略,因當時的美國是世界唯一核優勢國。
到了1970年代,美國前國防部長布朗(Harold Brown)提出「第二次抵銷戰略」(The Second Offset)中,係因前蘇聯核武已和美國達到「相互保證毀滅」的階段,無法繼續利用核優勢,故戰略改為「結合精密武器、先進電子偵搜技術,阻止蘇聯入侵北約的可能性」。由此可見,所謂的「威懾、嚇阻戰略」,是根據其邏輯、脈絡和時代背景、科技發展變化調整的,不是字面遊戲,是真槍實彈的隔空較量。
但國防部提出的「拒敵於彼岸、擊敵於海上、毀敵於水際、殲敵於灘岸」文字,明顯就是「前後對仗、講究文字工整」的「作文遊戲」,背後沒有任何具體的戰略與戰術的堅實根據,即使是國防部不承認、而外界咸認台灣已擁有的「射程超過1,000公里的遠程飛彈」,沒有配置任何可有效「拒敵」的威懾力、僅擁高爆、子母彈頭的飛彈,能夠在戰略上形成何種威懾效應?
更何況,台灣面對的中共解放軍擁核武,且兩岸的軍事平?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被打破之後就越來越不對稱。最近幾年,隨著大陸經濟規模膨脹,每年軍費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從匿蹤飛機到航母,到長程飛彈都陸續列裝並形成戰力,海空和火箭軍也依循軍改路線圖不斷擴編,對台灣來說,想在這種不對稱狀態下達成嚇阻效應,想把戰場從本土推到對岸,根本就不可能。
由於兩岸軍事力量嚴重失?,對台灣來說,新的國防戰略制定不僅要實事求是地看待兩岸軍力對比,更要將客觀看待兩岸軍事衝突會對台灣的傷害,將維護台海和平作為根本,馮世寬部長也要在軍事策略上配合蔡英文總統維持現狀的兩岸戰略。若非如此,台灣要「拒敵於彼岸」、「拒戰場於千里之外」,所憑藉的「致命武器」是什麼?台灣與中國大陸要如何進行「相互保證毀滅」的戰略競賽?難道就靠我們每年一百多億的軍費投入和從美國人買來的那些二手武器嗎?這份文字精練、對仗工整、選字饒舌、章節分明、長達46頁的報告書,沒有任何一句話對這個疑問說清楚。
蔡英文是台灣民選總統後,首位在上任初期就極為重視國防、並頻繁訪視軍事設施的總統,她相當關心台灣國防沉疴,演講時不打官腔,講詞直擊台灣軍隊長年毛病,毫不假以辭色。這份「新軍事戰略」也是因為蔡英文個人的意志而催生。但從軍事學術專業觀點上看,對於沒有現實感的「拒敵於彼岸」空想戰略,可以看出台軍內部還是習於「造假、說空話、文過飾非、詞藻華麗內容空洞」的作文,而少有科技、專業、實際與反省的現代軍事感。《四年期國防總檢討》是蔡英文政府上任來第一份國防成績單,在專業層面有如此脫序演出,試問身為三軍統帥的蔡英文,您是否感到滿意?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